历时15月“与山河对话”

用镜头再现九龙湖蝶变故事

版次:02    作者:2025年10月22日

镜头里的男女主角。

一叶扁舟荡漾在波光粼粼的九龙湖湖面。

泛舟暮归、白鹭群飞、鱼翔浅底……一个个极富诗意的场景,交替闪现在4K超高清国际传播纪录片《与山河对话:九龙湖的东方智慧》中,这是达川区融媒体中心历时15个月精心打造的,但九龙湖的生态治理却用了15年时间。

用15年时间偿还自然债

臭水湖变身生态秘境

九龙湖位于达川区大树镇,是1958年建成的原达县地区第一座中型水库,又名达川区明星水库。湖面四周有九条小山丘直插湖中,形成九个半岛,宛如九条龙跃入水中,故名“九龙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九龙湖成为达州市的重要景区,湖内岛上、湖边陆续开办了几家农家乐,每天有数百人前往游览,一时间热闹非凡。但随之而来的,养鱼投放的大量肥料及饲料,让水质逐渐遭到严重破坏;湖边沿线分布的养殖场、造纸厂,将生产生活废水直排九龙湖,对湖水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九龙湖风光不再,鲜有人前往游览,曾经的农家乐也相继关闭。

进入21世纪以来,达川区陆续加快了九龙湖生态治理步伐。2016年,达川区多部门联合对九龙湖进行系统治理。据大树镇副镇长唐茹彬介绍,当地政府从源头着手,关闭、搬迁了沿线养殖场等企业;陆续建设了3个污水处理厂,解决周边污水直排问题;建设了若干垃圾池,杜绝垃圾倾倒入湖现象;清理了部分村民的近水菜地;对村民出行船只进行了严格管控,用非机动船替代机动船,减少燃油污染。

为持续改善九龙湖水域生态环境,达川区建立了由明星水库管理所为主导的常态化清理与长效监管机制,并全面收回养殖经营权,积极推行生态化、规范化养殖模式,促进了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023年,达川区还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除对水库大坝、库岸、泄水渠等进行整治,提升泄洪能力外,还完善了水雨情监测、自动化控制设施以及相关环保措施。“生态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用15年的时间偿还了自然债。”明星水库管理所所长刘轩感叹。

如今,九龙湖重焕光彩,四周群山环抱,郁郁葱葱;湖岸村舍点点,星罗棋布;湖面烟波浩渺,鱼肥水美,成了当地群众和达城市民“乡村游”“康养游”的一大去处。

历时15个月

用镜头再现生态蝶变

从去年7月开始走访调研,今年2月启动拍摄,达川区融媒体中心历时15个月精心打造,推出4K超高清国际传播纪录片《与山河对话:九龙湖的东方智慧》。该片首次运用国际语言,首次邀请外籍人士参与节目制作,以九龙湖的生态治理为背景,生动再现九龙湖从脆弱的生态环境到碧波荡漾的生态秘境的蝶变故事。

纪录片总导演、达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编中心主任张骏表示,目的不是拍一部单纯的风景纪录片,而是借一个湖的故事,回应全球面临的生态困境。

事实也是如此。纪录片以英国人乔纳森·基特为主角,以外国人视角探索九龙湖的变化。“我们不是要让外国人来赞美中国,而是要通过他的眼睛,让全球观众看到中国的生态治理不是‘技术说明书’,而是‘文明启示录’。”张骏介绍。

随着九龙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16年,大树镇龙灵村在湖边修了一排聚居点,聚居点背靠山、前临湖,视野极佳,还有当地人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农家乐。纪录片中,乔纳森·基特一行坐在周泗纯的农家乐,吃着从湖里打捞的鱼,面对周泗纯对本地美食的介绍,他竖起了大拇指。

纪录片还将镜头对准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今年85岁的王和洲,退休后搜集到了众多有关九龙湖的宝贵资料,用23年时间撰写了《九龙湖民间艺术作品集》《九龙湖的故事》《九龙湖民俗歌谣》《九龙湖人物》等百万字书籍,填补了大树地区有关九龙湖来龙去脉的断层和空白。

“盛夏时节,群鱼跃浪,看碧波之上‘一网收来千顷玉’。今时承先民渔耕智慧,以节聚力。愿年年顺遂,岁稔时康!”纪录片中,李万奎激情四溢地主持着九龙湖捕捞节。近年来,明星水库管理所每年向九龙湖投入鱼苗,同时,每年遵循“网眼不小于三指”的原则进行适度捕捞,以达到以鱼养水的目的。如今,泛舟湖上,随时可清晰地看见鱼群在水下游荡。

不只鱼类,近年来九龙湖的鸟类也非常多。据纪录片导演助理、达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玮琛介绍,5-7月,湖上白鹭特别多,有上百只,而且多集中在其中一个岛,他们将该岛取名“白鹭岛”。

纪录片将镜头不只对准九龙湖的生态变化,更延伸至整个九龙湖灌区的生态变迁及产业发展。万家镇月亮湾景区用二十年时间将曾经的烂泥塘变成游客众多的生态果园;南岳镇3800余亩青花椒年产260万斤,成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大树镇五四村的240亩稻虾养殖不仅实现综合年产值突破200万元,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大去处……

从“雨中NG”到“高空破恐”

创作团队克服重重困难

为突破单一视觉的局限,纪录片主创团队同步创作主题曲《九龙湖之恋》及MV,作品由总导演张骏作词,副导演宁小燕作曲,借“九龙湖之恋”的情感载体,传递人与自然相依相守的深切眷恋,乔纳森·基特和宁小燕担纲男女主角。

在MV拍摄过程中,雨景拍摄成了一大难题。自然降的雨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而且需要等待时机,为此,拍摄团队申请了一辆洒水车进行“人工降雨”。没承想“人工降雨”也是一场“瓢泼大雨”,摄制人员既要顾及设备安全,又要保证拍摄效果;而男女主角撑的伞根本遮不住大雨,全身被浇透,NG多次后,宁小燕冻得牙齿直响。

在MV的另一组镜头里,宁小燕如仙女下凡一样在空中飞舞。拍摄时由于恐高,她一直不敢尝试吊威亚。最终,宁小燕鼓起勇气,被吊在二三十米高的空中,极度紧张,却又不得不面带微笑。那组镜头反复拍摄了五次,宁小燕上下吊了五次威亚,最后落地时,腿一软,一下抓住了同事的手才没有摔倒。

日前,在纪录片及MV发布后的工作总结会上,宁小燕和纪录片副导演陈进哭了一遭,“并不是因为害怕、委屈而哭,而是细数团队一年多时间来拍摄的不容易,以及大家之间的密切配合、无怨无悔,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宁小燕说。

拍摄过程中,创作团队还先后克服了拍摄经费紧张、拍摄时间紧迫、拍摄时空跨度大等难题,最终呈现了一部质量上乘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不仅记录了九龙湖的生态变迁,更解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东方答案。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生态为墨,描绘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以融媒为桥,让更多蕴含东方智慧的生态故事流淌世界。”达川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文静表示。

□记者 何双将(图片由达川区融媒体中心提供)